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根据湘教通﹝2025﹞86号文件和株洲市教育局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综合高中班的培养目标融合了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双重特性,打破传统普高与中职的壁垒,通过文化基础、专业技能、综合素养课程体系,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兼具学术潜力与职业发展的双重可能性,更灵活地适应个人兴趣和社会需求。 (一)基础素养的全面培养。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夯实语文、数学、外语等文化基础知识,提升人文素养与科学思维能力。 (二)职业认知与技能的启蒙。开设职业技能基础、行业认知等职业导向的实践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领域的特点,初步掌握计算机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等职业技能,培养职业兴趣与规划意识。 (三)多元化发展路径的支持。既为学生提供参加普通高考、进入普通高校的通道,也有通过职业技能课程衔接高职单招、职教高考等升学路径,实现“升学有基础、就业有技能”的双向发展。 (四)综合能力与社会适应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其适应社会变化的综合素养,既能满足高等教育的选拔要求,也能具备直接进入职场的基本职业素养。
二、招生办法
(一)招生对象。综合高中班招收炎陵县域内应届初中毕业生,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五个维度均须达到C等及以上等第,同时中考投档分不得低于炎陵县普通高中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 (二)招生计划。2025年综合高中班招生计划110人,开设2个班,学制3年。 (三)志愿填报。综合高中班招生录取跟普通高中同时同步,实行网上填报志愿,网上统一录取。炎陵县域内应届初中毕业生可填报3个普通高中(含综合高中)志愿,3个职业学校志愿。 1.填报时间:2025年6月1日8:00-6月10日18:00。 2.登录网址:登录株洲教育网,点击“株洲市2025年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与录取系统”,进行填报。 (四)录取办法。综合高中班按照炎陵县普通高中文化生录取办法,依据中考总分由高到低进行排序,遵循学生志愿,确定录取名单。
三、课程设置
综合高中班课程分文化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综合素养课程。 (一)文化基础课程。以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或历史为必修学科,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着重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与数学运算能力。以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为选修学科,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学生完成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后,依据升学方向与兴趣爱好进行选修,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 (二)专业技能课程。学校开设了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旅游服务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幼儿保育等专业课程。如,计算机应用专业开设计算机基础、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编程语言基础-C语言等课程;旅游服务管理专业开设旅游概论、导游实务、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等课程。专业技能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专业技能课程注重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计算机实训室、旅游实训室、幼儿保育实训室、汽车修理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场所开展专业实训,通过广东美的集团、麦格米特电气公司、湘潭吉利汽车公司、株洲北汽集团、炎帝文化艺术团、炎帝陵景区、神农谷景区、红军标语博物馆、雄森酒店、和一酒店、示范幼儿园、正泰幼儿园、东方红幼儿园等10多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和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合作,安排学生实训实习,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实操能力。 (三)综合素养课程。开设艺术、体育、心理健康、生涯规划、劳动、班会等综合素养课程。艺术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体育课程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健康课程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与职业世界,劳动课程激发学生的劳动精神与就业创业意识。通过社团活动、文化节、技体节、科艺节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教学安排
综合高中班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分别根据学生的学籍分类进行教学安排。 (一)综合高中班第一学年。以普通高中课程为主,设置必要的职业技能启蒙课程和综合素养课程。将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与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必修课程整合形成职普融通课程体系,相应课程所修学分计入学生三年高中阶段学习总学分。同时开设必要的专业技能启蒙课程,如计算机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等专业相关课程。合理开设必要的综合素养课程,如艺术、体育、心理健康、劳动、班会等课程。在所开设的课程中,语文、数学、英语等必修课程每周各6课时,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选修课程每周各3课时。 (二)综合高中班第二、第三学年。根据学生自愿申请转换(或保留)后的学籍分类,开设普通高中课程或中职教育课程。1.学生自愿保留普通高中学籍的学生:继续按照普通高中培养体系,分为物理方向和历史方向进行培养,开设普通高中课程,合理开设必要的综合素养课程。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等必修课程每周各6课时,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选修课程每周各3课时,以及艺术、体育、心理健康、生涯规划、劳动、班会等综合素养课程。 2.学生自愿申请转换为中职学籍的学生:进入职业教育培养体系,分为计算机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等专业进行培养,开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合理开设必要的综合素养课程。如,计算机应用专业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程每周各6课时,《计算机基础》、《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编程语言基础-C语言》等专业课程每周各4课时;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程每周各6课时,《旅游概论》、《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导游实务》专业课程每周各4课时,以及艺术、体育、心理健康、生涯规划、劳动、班会等综合素养课程。
五、学籍转化
综合高中班的新生在入学后,统一注册为普通高中学籍,期间不得转入其他普通高中学校,纳入普通高中管理体系,为学生提供普通高中教育的起点保障,确保学生在综合高中阶段可享受普通高中教育资源。综合高中班的学生在高一第二学期末、高二第一学期末,可以根据自身学业情况、职业规划和兴趣爱好,自愿申请转换为中职学籍并进入职业教育培养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次数的职普融通选择机会。学籍转换遵循自愿原则,但每个学生只有一次转换学籍的机会,一旦申请并获批转换学籍后,不得再转换为普通高中学籍。申请转换学籍分为学生自愿申请、家长同意、学校审核三个步骤,具体流程如下: (一)学生自愿申请。学生转换学籍需向学校提交书面的学籍转换申请,阐述申请转换为中职学籍的原因、职业规划方向等内容,表明自己的明确意愿。 (二)家长同意。学生转换学籍需取得家长签字同意,家长需充分了解学籍转换的意义、影响及后续发展变化,明确态度支持学生自愿申请转换学籍。 (三)学校审核。学校收到学生转换学籍的书面申请后,由综合高中部、教务处等相关部门组成审核小组,对学生的申请材料、学业情况、在校表现等进行全面评定,审核批准符合条件的学生转换为中职学籍,同时报县教育局备案。综合高中班的学生转换学籍严格执行“学籍只转换一次”,“一人一籍、籍随人走”,严禁重复注册学籍,毕业要求和高考报名资格按转换后学籍的管理规定执行。
六、可供选择高考组合类型
综合高中班根据学生自愿申请转换(或保留)后的学籍分类,提供可选择的高考组合类型。 (一)普通高考。学生自愿保留普通高中学籍的学生选择普通高考,主要提供两个选择方向。一是物理方向,考试科目为语文(150分)、数学(150分)、英语(150分)、首选科目物理(100分)和次选科目化学、生物(各100分),化学、生物学科按赋分计入高考成绩;二是历史方向,考试科目为语文(150分)、数学(150分)、英语(150分)、首选科目历史(100分)和次选科目政治、地理(各100分),政治、地理学科按赋分计入高考成绩。 (二)高职单招。中职学籍和普通高中学籍的学生都可选择高职单招,通过文化素质考试和职业技能考试的形式进行选拔。高职院校的单独招生考试中,文化素质考试包括语文(一般为100分)、数学(一般为100分)、英语(一般为100分)等科目,职业技能考试根据学生参加高职单招所选院校、专业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三)职教高考。学生自愿申请转换为中职学籍的学生主要选择职教高考,主要提供两个选择方向。一是计算机类职教高考,考试科目为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120分)、计算机应用专业综合(390分);二是旅游类职教高考,考试科目为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120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综合(390分)。学生通过职教高考可报考高职专科、本科院校,培养成为技术技能型人才。
七、考核评价
综合高中班的考核评价,分为文化基础学科、专业技能学科、综合素养学科的课程考核评价。 (一)文化基础课程考核。文化基础学科采用考试、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文化基础学科的考试科目按照普通高中考试标准,进行期中、期末、学年末考试,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与运用能力;考查科目通过作业、课堂表现、小组项目等形式进行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与综合素养。 (二)专业技能课程考核。学生的校内实训课程,依据学生的实操表现、作品质量、项目完成情况等进行考核;学生的校外实习活动由实习企业与学校共同进行评价考核,企业从参加实习的工作态度、职业技能、团队协作等方面对学生提出评价意见,学校结合实习过程、实习报告、实习总结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 (三)综合素养课程考核。艺术、体育、心理健康、生涯规划、实践劳动等综合素养学科,根据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参与度、成果展示、活动表现、综合素养等进行评价考核,注重过程性评价与效果性评价相结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综合素养课程的学习拓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八、师资配备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总数79人,专任教师60人,包括公共基础课教师26人和专业教师34人。其中,研究生学历4人,本科学历56人,高级教师7人,“双师型”教师17人,省市学科带头人、百优教师5人。此外,学校聘请了县域内各行业专业人士担任校外教师/行业导师30人。学校重点从优化配备和强化培训两个方面为综合高中班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一)优化配备。按照综合高中班专任教师的配备需求,侧重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化学、生物、政治、地理等科目,通过县内交流、校内聘用等途径配齐配足、配优配强文化科目、专业科目专任教师。 (二)强化培训。根据综合高中班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通过国培、省培、校本培训等途径加强专任教师的上岗、转岗、素养提升等项目培训,不断提升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九、收费政策及标准
综合高中收费参照非示范性公办普通高中收费标准进行,收取学费每生每期800元,代收书籍课本费、教辅材料费、作业本费、健康体检费,代收自愿部分的住宿费、服务性收费(伙食费、校服费),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进行收费。